在古老的江淮大地上,有一座叫临涣的城池,旧城墙周长九里零一十八步。如今人们看到的临涣古城墙遗迹可以得知临涣城墙为黄土夯筑。可老辈人都说,这城墙原是用砖石砌就的巍峨大城,却在一夜之间变了模样,只留下南门那座斑驳的阁楼,默默诉说着往昔的传奇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一、皇上下旨建城池
相传,很久很久以前,皇帝南巡来到涣河与包河交汇处。但见此处地势平坦如砥,瑞气萦绕不散,两岸良田万顷,百姓安居乐业,当真是一方风水宝地,口中连连称赞。随行的李天师见状,赶忙上奏:“陛下,此处实乃吉祥之地,若在此建一座城池作为州府,再筑亭台楼阁为行宫,必能福泽万民。此城濒临涣河水,便叫‘临涣’;前方涣河与包河交汇,这条河就称作‘浍河’吧。”皇帝听后欣然应允,当下降旨,任命亳州人华英为临涣知州,拨银四百八十万两,限两年内建成城池,城墙周长定为九里零一十八步,还亲笔写下“包浍增光,永镇山河”八个金字。
华英领命后不敢懈怠,很快走马上任。他征调了三万民工、两千牛马,选了个吉日良辰,亲自率领僚属破土奠基。一时间,工地上热闹非凡:石匠们挥舞铁锤凿石,汉子们推着独轮车运土,窑工们在窑内烧制城砖,泥瓦匠们忙着砌墙。妇女们从百里外送来衣裳,十里内送来饭菜。就连孩子们也不甘示弱,有的端茶送水,有的帮忙刨土搬砖。华英更是每日亲临工地,与百姓同甘共苦。在官民齐心之下,原本两年的工期,竟提前三个月就大功告成。一座雄伟壮观的临涣城拔地而起,城墙高大坚固,青砖黛瓦严丝合缝,四门巍峨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尤其是南门楼阁,飞檐斗拱,雕梁画栋,远远望去如空中楼阁一般。全城百姓欢呼雀跃,州官华英也十分高兴,大摆宴席犒赏民工。宴席从九月底一连摆了十八天,直到十月十四日才结束。
二、州官求神欲换城
宴席结束当晚,华英回到府中,疲惫地斜靠在软椅上。夫人春兰见状,关切地问道:“老爷这般疲倦,可是想家了?”华英随口应道:“只是累了。夫人怎会这么问?”春兰叹了口气说:“老爷在临涣为官,主持修建了这砖石砌成的壮观城池,可别忘了咱们老家亳州,至今还是一座小小的土城啊。”
这话如同一把重锤,狠狠敲在华英心头。他猛然起身,望着窗外的月光,心中满是愧疚:我虽在临涣做官,可终究是亳州人啊!同样是州城,临涣如此雄伟,亳州却那般寒酸,日后有何颜面回乡见乡亲父老?想到这里,他不禁眉头紧锁,长吁短叹。
这时,谋士乌桂从帐后走了出来,低声说道:“老爷,若能将两座城池互换,岂不是两全其美?”华英一听,斥道:“荒唐!这么大的城池,又不是一个盒子,怎能说换就换?”乌桂却不慌不忙地说:“老爷息怒,我不过是开个玩笑。但您可曾听说过杨二郎担山赶太阳的传说?神仙都法力无边,能移山倒海,搬座城池又有何难?老爷不妨焚香祈祷,说不定上苍会被您的诚心感动,办成此事。”
华英听罢眼前一亮,觉得此话有理,立刻命人在大堂设下香案,摆上烛火供品。随后,他率领全家十三口人齐齐跪下,向上苍祈祷:“恳请上苍显灵,让临涣砖城与亳州土城互换,让我的家乡也能有一座坚固的城池。”从二更到三更,香烛更换了一轮又一轮,上苍却始终没有显灵。华英急得磕头如捣蒜,额头都磕出了鸡蛋大的血包,仍不肯起身,嘴里不停地念叨:“上苍若不显灵,我等便跪死在此。”
华英的诚心终于感动了天庭的值日官太上老君。太上老君忙敲响天鼓,向玉帝禀明此事。玉帝听后沉吟片刻,说道:“念在华英不忘故土,一片诚心,准他所请,让临涣砖城与亳州土城互换。但换后的临涣城,周长必须与原来一样,仍是九里零一十八步。太上老君,你辛苦一趟,去西天请如来佛祖,命四大金刚下界办理此事。”太上老君领命而去。
三、金刚施法换城墙
不多时,领命而来四大金刚便驾着祥云来到临涣上空。他们按下云头,施展法力。但见他们长臂一挥,整段整段的城墙便如积木般被轻轻提起,朝着亳州方向飞去,又将亳州的土城墙一段段拆下,运来临涣。可是亳州的土城比临涣小很多,搬过来的土城墙无论长度、宽度还是高度都不够。四大金刚无奈,只好从浍河河底捞起淤泥,用来筑城。直到现在,浍河那段河底依旧深不见底,据说就是当年被四大金刚捞淤泥所致。
眼看天快到五更,雄鸡即将报晓,东方已经泛起鱼肚白,可临涣的南门阁楼还没搬走。这南门阁楼极其雄伟,分量极重,金刚们连搬三次都纹丝不动。四大金刚搬了一夜,早已疲惫不堪,肚子也饿得咕咕叫,就不想再搬了。但左合计右合计,他们又担心没搬完无法向玉帝交差,只好咬咬牙,准备继续搬运。
金刚们施法搬城早已惊动了临涣的土地爷,他一直躲在一旁看着。眼看着自己管辖的城池被拆得七零八落,心里早有不满:他玉帝的旨意固然不能违背,可这四大金刚也太过分了,连阁楼都要搬走,这让临涣的百姓以后如何念想?他眉头一皱,计上心头:不如唤醒凡人,让他们来阻止。
四、土地施计护阁楼
土地爷随即化作一阵清风,来到城外田间。恰好这时,一个拾粪的老头起早出门,走到南门附近。土地爷轻轻吹了口气,老头便迷迷糊糊地抬头看去,只见南门上空金光闪闪,四大金刚正围着南门阁楼打转,似乎要搬走它,周边的城墙竟已矮了半截。老头顿时惊出一身冷汗,抄起粪叉就往城里跑,边跑边喊:“不好啦!有人偷城楼啦!大家快来啊!”
这一嗓子,惊醒了熟睡中的百姓。人们纷纷起床,有的举着火把,有的拿着长矛,有的握着锄头,有的挥着棍棒,大喊着“抓贼”,朝着南门涌来。四大金刚虽是神仙,可自觉做的事有些理亏,加上又累又饿,见百姓们举着火把、拿着农具气势汹汹地赶来,心想:“反正城池主体已换,剩下个阁楼也算不得抗旨,何况天快亮了,再不走怕是要被凡人缠住,不如借此机会离开。于是驾起祥云,匆匆回天庭复命去了。
五、百姓设会祭土神
第二天,也就是农历十月十五日,临涣的百姓们惊讶地发现,原本高大坚固的青砖城墙竟变成了黄土夯筑的土垣(yuan),唯有南门阁楼还立在原地,地基处留着半截未拆的青砖,如同被啃了一口的甜糕。大家面面相觑,悲痛欲绝,纷纷涌向衙门,想要讨个说法。可到了衙门才发现,里面空空如也。原来华英见换城之事已成,担心百姓知道真相后造反,早已趁着混乱,带着全家老小弃官回亳州去了。
全城百姓又气又恨,纷纷涌向南门阁楼,把那个拾粪报警的老头请到上座,听他讲述昨晚的事情。大家这才知道,原来是州官华英为了老家亳州,竟然请来神仙搬城。
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“临城夜转亳州”这一夜,大家商定,每年十月十五日设为“转城会”。每到这一天,百姓们杀鸡宰羊,祭祀土地爷,感谢他在关键时刻唤醒众人,保住了南门阁楼。而对玉皇大帝,大家却并不供奉,因为他们觉得,玉帝准许换城,让临涣百姓失去了坚固的砖城,心中颇有怨言。
如今,每当人们走过临涣的土城墙,摸着南门阁楼下的青砖遗迹,总会想起这段神奇的传说。而每年的十月十五日,临涣街头都会热闹非凡,人们用欢声笑语,让这个古老的传说,在烟火人间代代相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