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,随着大人来口子街赶集,最喜欢的就是听后大街东头油茶铺子老爷子的吆喝声,他的嗓音特别有磁性,长腔拉的长长的“哎,有油茶--有包子哎--”。作为农村孩子,其实更想喝上一碗油茶,然后吃一二个包子,这就不白来赶一趟集了。濉溪老城的特色风味美食吃,虽然过去几十年了,依然记忆犹新。
记忆中的各种汤汁、面食、糕点和卤制品都分明有着濉溪口子集独特的味道和记忆,历经几代人传承,其制作技艺有的已经被列为市、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濉溪老街的特色美食就地取材,独具风味,反映了当地的物质文化及民间风情,已形成了这座城市的一张软名片。直到上世纪50年代,濉溪口作为宿县地区四大集之一,也是濉溪县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各种商铺最兴盛时有几百家。到1956年实行合作化时,个体商贩组成合作小吃铺、卤肉组和馒头组。六七十年代,很多风味小吃停业。多少年来,你一旦走进濉溪古城,沿街的小吃店铺昼夜营业,再现了当年“口子不集——常市”的繁荣景象。
饶有趣味的特色汤食
老城油茶 其实油茶不是茶,是一种汤食,而且是有盐味的咸汤。在濉溪,油茶的原料主要是有油炸豆皮、花生米、猪骨髓油、面筋、黑白芝麻,特别是用大小元茴、丁香、花椒等佐料,熬制成的一种美味。油茶看上去浓浓的,喝上一碗就顿感神清气爽。冬天喝油茶,全身暖和;夏天喝油茶,额头冒汗胃里清香。过去人们常说“老城油茶喷喷香,一顿不喝想得慌”。街头的油茶摊上,摆一把大壶,外用棉布包裹,壶内盛有做好的油茶。在食用油茶时,可加醋、酱油、麻油。王家油茶有一百多年的历史,为濉溪口子街传统美食之一,现在已经列入非遗传统技艺。
鳝鱼辣汤 濉溪鳝鱼辣汤是用新鲜鳝鱼,用当地传统配方和濉溪老城的甜水井的水熬制而成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分为鳝丝、面筋、鸡汤,佐以黑白胡椒、小茴香等香料,汤味口感厚实,微辣,味道鲜美。喝一口辣汤后,食客马上就混身冒热,头部、脊背有出汗的感觉。过去人们常说“鳝鱼辣汤有冬天防寒、夏季消暑功能”。
鳝鱼辣汤以鲜、辣、香为特色,且有回味,其制作过程的很多方面与油茶有相似之处。濉溪鳝鱼辣汤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传统汤类食品,其特点是以胡椒粉提辣味,鳝鱼丝提鲜味,用纯鸡汤熬制,加上面筋丝、鸡蛋花和传统配料,味道鲜美可口。鳝鱼辣汤其鲜味、辣味可以刺激食客味蕾,激发其食欲、促进消化。长期饮用,有助防止脾胃虚弱导致的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胀症状,对于过敏性体质、痛风患者提醒谨慎食用。

地锅粥 地锅热粥是一种白色糊状,用地锅煮熟的汤类食品。热粥的制作过程是先将黄豆、大米、小米浸泡,再用石磨碾碎,然后用布过滤取汁,放在锅内熬制。其特色是汁细粥稠,盛在碗里撒一些煮熟的咸豆,味道独特。
濉溪地锅热粥易消化便于吸收,据说常喝这种热粥,对患口渴热症病人有显著疗效。濉溪地锅热粥也有一百多年历史,过去老城有谢家、刘家、王家地锅热粥,有的被列为县级非遗技艺。
撒汤 Sa汤有很多种写法:潵汤、糁汤、撒汤、啥汤、饣它汤、月䪞 汤。撒汤是用老母鸡和猪骨头一起在清水中熬制,加上大葱、生姜块、麦仁作为佐料,一般要熬上5个小时以上,老母鸡肉熬成丝状,汤颜色清爽,呈淡白色。食用时冲一个鸡蛋,汤上撒胡椒粉和香菜、麻油。

濉溪撒汤据说几百年前,乾隆皇帝下江南,路过徐州吃早点,喝了当地有特色一种鸡汤,感觉特别美味,于是说“此汤绝非一天一月之功也”,后来,地方官员就把“非一天一月”几个字合写成一个字“月䪞 ”,由于濉溪口曾经属于徐州管辖,于是月䪞 汤从徐州传来。
濉溪老城撒汤味道鲜美,用筷子轻轻搅动,有细细的、柔韧的、棉絮状的鸡肉丝附在筷头上,鸡肉香味浓厚。售卖时汤锅一直煮着,热汤翻滚,店员将鸡蛋打在碗里搅匀,滚开的汤在碗的四周冲烫,黄腾腾的鸡蛋花顿时飘上来,一碗撒汤制作而成,在碗里撒上一点胡椒粉、香菜末,再淋两三滴麻油,就更加美味可口。这样一碗撒汤,能让食客“吃出一头汗”来,特别是冬天,驱寒暖胃。
羊肉汤 羊肉汤汤汁清纯或者呈乳白色,肉嫩汤鲜,食用时放上辣椒油后红色鲜亮。纯正的羊肉汤是用鲜羊肉或者羊排放在锅中加水大火烧开10分钟,然后中火煮2-3小时,根据羊肉熟的程度再用小火慢炖,然后将羊肉捞出拆骨剔肉。濉溪羊肉汤特色是:汤浓色白、香而不膻、辣而不辛。做羊汤时,在纯汤里放上一定量的羊肉,加上泡好的上等粉皮重新烧开,出锅时在碗里撒一些蒜苗、香菜末作为点缀。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放上适量辣椒油,口感更加鲜美。濉溪老城羊肉汤往往搭配古城壮馍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