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少林寺的千佛殿内,地面上有48处深陷的脚窝,由少林寺内众僧长年累月练功而形成。“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,‘禅武合一’的功夫理念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,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现象。”“郑州有世界级的IP——‘少林功夫’,要加强形象宣传、保护和传承。”……在近日召开的河南省郑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,加快文旅文创产业发展,打造“功夫之都”,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。
“郑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,黄河母亲河孕育着中华儿女,少林功夫享誉海内外。”市政协委员时文忠建议把郑州“传统文化项目”研究纳入城市研发经费重点支持范畴。在系统开设相关课程、相关领域研究的同时,引入文旅企业加入,共同研发诸如“观星台巡天”“与文王共观星”“青商瓷工坊”“国际星空摄影展”等系列文创产品,打造郑州文旅新的支撑点,为郑州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添彩。
“郑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,商都位列八大古都之一,历史悠久、文化资源丰富。”市政协委员常伯军建议,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,建设世界唯一的“黄河一号公路”,挖掘“少林功夫”的文博游、功夫游的文化内涵,举办“少林寺N年再相会”、国际少林武术节等活动,提升“国际郑”的知名度,打造郑州“文旅之都”。
“2024年6月12日,何雄市长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24河南省旅游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向四海宾朋发出了‘有功夫、来郑州’的邀请,同时也把‘少林硬功夫、服务软功夫、创业真功夫、休闲慢功夫’作为了‘功夫郑州’的核心竞争力。”市政协委员张桂勤建议,通过营造少林功夫氛围、做好城市形象代言人、出台更多创就业政策、完善文旅配套服务等一系列举措,让人们能够把“功夫郑州”看得见、带得走、穿得出,让“功夫郑州”具有品牌魂,用“功夫郑州”扮靓郑州之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