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以忘却的濉溪老城味道(三)

来源:李乾   发布日期:2025/10/11

  皖北地区盛产小麦,人们的面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。主要特点是多以小麦面粉为原料,制作出花样繁多的馍类食品,如大馍、壮馍、馒头、喝饼、烙馍,这些是用面粉直接做成的。用面粉做成的馍,口感丰富多样,有的特别劲道有嚼劲,有的松软有韧性,有一种原生态小麦面粉的香味,口感极好。还有经过添加佐料或者翻新、加工制作的馍类食品,如包子、菜合、油饼、烧饼、馅饼等等,也体现了皖北人生活特色。

  壮馍  濉溪古城壮馍是用精细面粉和面,然后用棍棒反复压制面块,做成直径约35厘米,厚度约3厘米圆形面饼,在平底锅上熥(炕)制的面食。

濉溪古城壮馍巳有两百多年的历史,在面食中以其“色味纯正, 香脆可口”闻名。其制作工艺是选用精细面粉,需达到细、干、 白、筋、香的标准,加水和面,然后用一根长一米多茶杯口粗的木棒,把和好的面快反复压,同时不停地撒上干面粉,使面团越来越硬。做成圆形馍坯撒上少许芝麻,在平底锅上用文火慢慢炕熟。壮馍浑圆、坚硬,外焦里香,食之筋道。壮馍需慢慢品嚼,嚼出麦香味。

  解放前,濉溪口丁家壮馍名气最大。目前濉溪古城丁家、李家壮馍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。


  苗馒  濉溪古城苗馒,即是濉溪苗姓制作的手工馒头。《濉溪县志》记载清咸丰十一年(1861年)开始经营,在濉溪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。苗馒制作是纯手工,历经五代传人。苗馒的主要原料是用优质面粉,经过发酵之后,经过反复地轧、折、 叠、揉,然后在蒸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火候,蒸熟的馒头色白如雪,馒头瓤层层叠叠,个头均匀,食之面香浓、口感佳。


  煎包  煎包是一种在平底锅上煎、熥熟的包子,又叫“平锅水煎包”。其制作过程是:先让平底锅烧热,将包好的包子摆访整齐,倒上生面水,蒸上几分钟后,然后淋些生菜子油再蒸二三分钟,再将包子翻过来,炕出焦黄锅巴,才出锅售卖。

  濉溪古城“水煎包”的名字,不明就里的人会有疑惑:用水怎么能煎出包子?而水煎包制作的专用动词则更让人摸不着头脑:“打煎包”,制作时一连串熟练的操作,包包子、上锅、泼面水、浇生油、翻过来熥出焦黄颜色,食之有面香和菜香味,口感锅巴焦面皮软。




  锅贴  锅贴是用面皮包上肉馅在平底锅里煎制的一种食品。其制作类似于生煎包,只是造型上有一定的区别。面皮为方形,系未经发酵的死面,皮薄如水饺皮儿,放肉馅后横向折叠。锅贴出锅时焦黄油光。


  烙馍  烙馍是用面粉和成柔软的面团,不经过发酵,用擀面杖擀成圆形,在鏊子上熥熟的面饼。做烙馍一般在这种叫做“鏊子”的铁板上炵制。烙馍,是皖北的一种食品,类似煎饼又和煎饼不同。烙馍吃起来柔韧、筋软、有嚼头,有耐饿、健齿作用。七八十年代,小孩子有时候会拿它卷些面酱或者白砂糖吃,味道很可口。

  如果用两张烙馍中间夹上调拌好的菜,周边用手拍打,使二张馍边粘合在一起,然后放在鏊子上熥熟,菜合两面带有煳花,又是一种美味,其实菜合是烙馍的衍生食品。


     

地  址:安徽省濉溪县沱河路92号
备 案 号:皖ICP备20013687号-1
版权所有: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濉溪县委员会
联系我们:0561-6075037